金融危机以来,中国加快了区域货币合作的步伐,开展了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,推动货币互换,扩大人民币海外发债规模,人民币已被广泛用于中国周边经济体与中国之间的跨境边贸结算,人民币的境外市场也在逐渐形成,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。
人们预测或设想V形或U形走势,无非是表达了一种期望,就是经济重新由低速走向高速。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,在加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,切忌过分依靠外需外资,应主要依靠内需内资,也就是过去所说的自力更生为主。

而且经济运动也不可能老是停滞在低温状态。这个意见,实际上就是我认为中国经济今后宜走中速发展的道路。所以克服内需不足的主要途径,是要从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上,限制资本主义因素和经济规律的作用范围入手,才能使我国作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体,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率的干扰。从外部影响来说,要尽量阻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危机的冲击。我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,在社会主义的大框架下,让资本主义因素有所成长,因而某些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得以发挥作用
内需有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,事实上,这些年投资一直上升得快,消费上升得慢,这种趋势是不能长久持续的。虽然我国经济中有资本主义成分,人家还歪称为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,但我们实际上还在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,这是我们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相对出色的主要原因。图1–1给出这6个国家一般家庭的财富在不动产和金融证券资产间的组合状况,其中,中国的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对大中城市居民的调查报告,而其他国家的调查数据则包括城市和乡村居民。
到今天,中国股市还只是对少数民营企业开放,整个股市规模有限,开放式基金也刚刚起步西欧各国工业中外资比重不超过15%,在银行业中的外资比重不超过13%。武汉长江动力和杭州汽轮机,2005年,长动(工业汽轮机)被西门子以3.4亿人民币控股。1980年代,美国国会通过《综合贸易和竞争法》,规定成立由财政、外交、商务、国防、司法、安全、科技等12部门组 成外资审查委员会,负责调查评估外资在美并购的安全威胁,并授权总统可中止相关并购案。
同时跨国公司在我中部地区悄悄收购基层粮站,企图控制我国粮食产业的源头基地。第三,中国企业几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去吸收消化和推广它们进口的技术,从而使得它们不可能迅速成为 全球工业中的有力竞争者。

西方给我们扣经济民族主义的帽子,其实这顶帽子应该给他们自己。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封锁、遏制和 打压从来没有停止过,对此我们不能抱有任何幻想。一个国家进行技术 学习的主体只能是该国的组织,而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技术能力也从而具有国家所属的性质。在工业所有行业中的三资企业中,外资在多数企业中已拥有股权控制权,控制着投资、国际购销、财务、研发等经营实权,拿走大部分收益,能量可 观(参见表1)。
第一,中国的高科技和工业产品的出口是由外国公司而不是中国企业 在主导。在轴承行业中,至2005年,跨国公司在中国境内已建立24家合资独资轴承厂,8-9亿套能力。根据创新经济学理论,技术进步能力只能由工作组织内生地发展出来,而没有任何组织之外的力量和过程可以替代,因为技术 不仅体现在物质产品上,更体现于企业或科研组织长期工作积累形成的经验、程序与惯例上。四、外资企业,自主创新的主体?近十几年,我们看到若干资本品工业的升级,如ICT产品、家电更新、家用汽车、住房等,这一升级过程,的确很大程度得益于引进外资。
我国在此领域起点较低,1990年代80%依靠进口,但高端数控机床的进口受到西方严密封锁。因此有人总结:凡是外国封锁的技术,自己就能搞起来。

全球化时代的技术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是国际政治问题。一个老想着依靠别人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。
为完成改制政治任务,同意法方苛刻条件。我们看到,我国沿海工业带的崛起,与西方服务业占GDP比重同步提高,绝非偶然。过去近20年,美国GDP 中的制造业比重,就从20%降至11%。因经营困难,一度由地方分头谈合资,经轴承协会呼吁暂停。民族产业一步步被逼入困境……两则外媒的话,不能不引人深思。市场换技术,市场丢了 ,技术却没有换来。
依靠外资 推进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幻想,既是出于对技术的无知,也反映了我国开放以来一个明显的社会思潮,即躲避艰苦的自主创新、把国家建设和产业振兴的前途托付于外人的倾向。摘要:凡是外国封锁的技术,自己就能搞起来。
我国39个工业行业中,三资企业在19个行业的销售额已超过30%,其中,其他采矿、皮革羽绒等加工、家具、文体产品、电子、仪表六行业的销售额占50%以上,在服装、橡胶、塑料、 电器设备等重要行业的销售额也占到40%左右。外资企业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吗?在通行全球的资本主导权和知识产权规则下,我们认为外资企业不可能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主体。
现在,我国沈阳、大连、齐二机床及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已能自行研制多款中高端产品,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%并能出口,西方封锁不攻自破。美国在上文所述所有领域安全审查机制之严密,世界罕见。
三、外资的斩首行动更加匪夷所思的是,在国企攻坚战时期,一些地方政府为完成地属大中型装备类国有企业限期改制任务,纷纷把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作为首选方案。引狼入室,殊不知技术没有引来,连若干产业的主导权都被外资虏去。然而我国各机构、各地政府对跨国公司在 华战略性渗透没有任何防范意识,反而争先恐后地、无限制地、无对等条件地拉外国战略投资者前来参(控)股,全然不顾国家经济命脉的安全。他们忘记了今天是全球化时代,西方低端制造业向外转移、高端服务业兴起和 发展中国家加工业成长是同一过程,第三产业是高度市场化的行业,不是通过政府命令壮大的。
工业企业的自主技术进步能力差,不足以支 持产业的升级。该产品是石化电力等工业重要基础装备和国防动力设备。
就具体情况的分析来看,自我国加入WTO后,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触角从下游工业向上游延伸,在农业、物流、金融、咨询、公共基础设施,布点放棋。凡是能从外国引进的技术,自主创新就垮台。
第二,中国企业严重依赖从工业发达国家进口的设计、关键性元件以及生产设备等。我国加入WTO后,市场 换技术越来越难实现,FDI(外商直接投资)带动技术进步的边际效益递减。
我国全部研发经费投入约为美国的5%和日本的9%,发明专利授权仅相当于美日的1/30和韩国的1/4。在日本月刊杂志《选择》2008年第1期文章《中国国家昌盛而民族工业走向衰亡》中,也有这样一段话:中国企业只是关注使用外国技术,依靠低成本生产产品,而不是全力开发自主技术。回过头来,我们反思可以看出:放手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搞改革攻坚的主张,不管理由多么动听,他们忘记了一点:国家产业进步和经济安全,是人民根本福祉之所在,是最高位的大 道理,改革开放必须服从这个大道理。然而有人就据此证明,外资具有内资所不具备的技术进 步牵引作用,甚至根据我国50%以上的技术来自国外这一事实,主张放弃自主科技创新的努力。
1999年《考 克斯报告》指责中国借中美干线飞机合作项目,进口美国数台五轴多联动数控机床,转为加工军品,还派人来华追查。在物流上,中国连锁店前30家占全社会消费零售额的9%,其中前15名中有11家外资超市。
1975年,西门子曾将整套设计制造专利卖给杭 州汽轮机厂,杭汽消化吸收后,市场份额稳步提高,价格低于西门子30%-40%。例如,由于缺乏自主核心技术,须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%、计算机售价的30%、数控机床售价的20%-40%拿出 来向外国支付专利费。
一个 国家的精英层,如果仅仅对眼前的财富增长感兴趣,没有振兴国家的抱负和远见,就没有资格充当社会的精神领袖,最终会被历史抛弃。我国企业销售额 中新产品比重约为10%,甚至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。